第一线丨特级教师李平:唤醒学生自主成长的力量
欢迎点击上方「中国德育」关注我们!
李平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
她认为,教育就是生命与生命的互动。在教育教学中,她以尊重为前提,以放手为方式,以发展为目的,探索成就学生之路。她积极唤起学生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基于自信、自尊不断进行自我建构,演绎自己,完善自己,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著有《李平老师讲语文》等作品。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自然,道家的“无为”并非简单的无所作为,而是一种高层次的“有为”和“大为”。依笔者浅见,这“无为无不为”之说,也应该成为我们治班育人追求的境界。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真正的大作为应该是表面上看来似乎什么也没有做,当然并非简单的无所作为,实质上却是一种高层次的“有为”和“大为”,即所谓“无为之为是大为”。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我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中,致力于雅斯贝尔斯所描述的“摇动”“推动”和“唤醒”,并努力追求将这种“摇动”“推动”和“唤醒”行为达至无痕、无为的境界,即以积极的过程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孩子自身的潜能,从而激发其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如此,我所带班级的管理,始终是一种学生意识不到的管理,而其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能力却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唤醒,学生从中找到自己在班级里的自信,寻求到自己成长的自尊,最终在自觉中实现自主。
激发雄心壮志大情怀
新学期刚接手的初二某班,据老师们反映,那可是学校最难管理的班级:学生上课听讲不安静,下课行为不规范,作业几乎不做,卫生几乎不打扫,时不时跟老师顶撞……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个性特强的孩子往往更有主见,更具潜能,班主任要在与之建立信任之后,引导他们找到人生的方向才是正途。
考虑到他们对老师的戒备、防守心理,我决定投其所好,顺势而为。第二次班会主题活动是“起绰号”,瞧着他们诧异的眼神,我暗自得意。我先阐述了弗洛伊德三个“我”(本我、自我、超我)的观点,请他们尽可能挖掘自己或者同学的个性特点,起一个与众不同、标识度高的绰号。班里顿时热闹起来,那个与演员张嘉译有几分神似的正太男被封作“老大”,那个圆滚滚、黑黝黝的调皮大王被唤作“黑加菲”……互相称呼着绰号上语文,他们表现得特别兴奋。几节课下来,我发现他们个性鲜明,纯真热情,而且一个个都特别聪明,思维特别敏捷。
看到他们慢慢松弛下来,我们的关系渐渐亲密。又一次的班会时间,我开始带领学生设计人生:先是将史铁生的《好运设计》印发给学生,让他们畅想20年后的最佳自我是什么样子的,生存的、生活的、生命的,三个层次尽情想象。落笔成文后,大家互相展示交流,帮忙完善。半个月的热烈讨论后,班级“名人堂”震撼出炉。
何宇鹏:我班最“孙悟空”人物,意志坚定,好学能干,刚直不阿,追求尽善;明天他会是享誉全球的科学家、发明狂人:找到第二个地球,发明“不老剂”……他承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申请专利后不再收取专利费,让人民无偿享用自己的智慧成果。
……
班里33个孩子,每人用三行多的文字描绘了自己的未来——实际就是为自己设计了个人的精神长相,这还不够,在这个基础上,我又进一步引领学生精心设计了班级群像。
公元2013年,33名风华少年齐聚一班。他们纯真热情,自信阳光。他们谨记二中校训,自主合作,做人做事,诚实担当。他们秉承“当仁不让、惟精惟一”的班训,凡是利于完善自我的事情都会义无反顾地按照最高的标准,以最快的速度去落实。他们追求天文地理之知、诗文辞赋之长、舞文弄墨之能、探究思辨之才,他们追求丰富的单纯、简单的高贵、宁静的伟大。
班级群像
人,一旦有了远大的目标,有了积极的心理预期,也便开始了一段崭新的“反求诸己”的人生阶段:“老大”越来越像真的老大了,责任感越来越强,周末经常汇总小结一下班里这一周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心胸越来越开阔的“包子”,因为要“包罗众生”,他说的越来越多的一句话是:“不碍事!”
叶澜教授“生命·实践”理论强调“教育即生长”,强调所有生命的成长都是主动的。班级“名人堂”的设计初衷,就在于我信奉了叶澜教授的教育理念,坚信“所有生命的成长都是主动的”,并成功地引领了学生主体生命参与的自我建构,使班级文化建设成为一个可视的主体性内生的过程。
创建和谐美好班集体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可见,一个关系和谐、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所产生的影响有多么重大。为了追求这个理想境界,为了解决班级学生之间矛盾冲突频繁的问题,我引导同学们设计了班级“劝和歌”。
班级劝和歌
有缘相聚,同窗三年;
分享分担,苦减乐添。
真诚播种,耐心呵护;
规则养成,热情浇灌。
浩涵鹏宇,唐朝旭冉,
世伟茂杰,仕杨泊元,
华凯国庆,明耀誉恒,
小凤何阅,文暄雨菲,
冰心明艺,郭昀紫萱,
鑫淼皓博,涵辰皓然,
纪雄陈硕,功泽辉宋洋!
挑剔别人,伤害自己;
包容别人,庄严自己。
换位感受,真心沟通;
你我不同,设身处地。
心无芥蒂,快乐无比;
行到水穷,坐看云起。
所有同学的名字在被反复斟酌后码放到一起,音韵和谐,意境美好。同学间再有鸡毛蒜皮的芥蒂不用再来聒噪我了,先去唱“劝和歌”。三遍之后仍然意难平就找班级“和事佬”——那个每天从睁开眼睛就闭不上嘴巴的男孩。他愿意在班级事务中锻炼自己。
我还引导同学们带着善意和美好去发现集体生活中的点滴进步和精彩瞬间,尝试着设计班级“喜报”,开启了班级自媒体时代。
A同学的喜报是一次考试表彰:
在昨天的化学当堂检测中,全班同学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以下几位更是突飞猛进,取得了骄人成绩……让我们对以上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B同学的喜报是一次团队表彰:
“荆棘”团队的闪亮明星是:组长司利民,平日里沉默,热心肠,思维超级活跃,会为了一道题问很多很多人;化学课代表顾天晟,潇洒高大,看起来有点儿不羁,实际上头脑清醒,组织力很强;谢伟豪,冷峻小生,目光如炬,是那种……
C同学的喜报是一次考前动员:
怎样突破难关,迎来光明?亿万富翁介绍秘诀说,一元钱一元钱地挣,坚持一亿次你就成亿万富翁了。同学们,像……同学那样,一节课一节课地挑战自己,一天一天地激励自己,坚持这一周,你就不再是之前的你了!
D同学的喜报是一次赛前动员:
战胜自我是最难的,因为战胜自我的过程,就是同自己最软弱而又最顽固的一面作斗争。挑战自我的过程就是建立自信的过程。人生是舞台,而我们自己既是亲历的主角,更是故事悲喜与否的编剧和导演。同学们 , 想 知 道 自 己 的 人 生 能 否 精 彩 吗 —— 答案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是否敢于挑战自己?……
有学生感叹,当你用“发现”“欣赏”的眼光来看周围,世界真的不一样了。这让我进一步意识到:立德树人,无论作为过程还是目标,其根本在于必须唤起受教主体的生命意识,从主体的觉知开始,基于自信、自尊不断进行自我建构,演绎自己,完善自己,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在这样的动机层次下,学生才得以处于真正的主动状态。
设计催人好学小游戏
当我接手这一群基础差、不自信的班级,我便从所教学科入手,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游戏化设计,使之拥有新鲜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最终在北京市中考中取得全体优秀率的突破性成绩。
首先设计的是我们班的秘密暗语——只有我班内部人员才明白的表达方式,可能是一种表情,也可能是一种动作,分别代表了诸如“好棒”“安静”“提速”“展示跑偏了”等课堂常规用语。他们的想象力果然非同凡响,一个个兴奋不已。因为守护着共同的暗语,课堂因为亲密、意会的增进而多了浓浓的人情味。
更重要的学习内容设计,是我先以传说中初中阶段最难的知识点——辨别五种常见的表达方式为例,做了游戏化的设计。我的着力点是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这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们的学习与设计热情。老有人辨识不清多音字“载”,该字的字官豪哥是这样设计的:“又过了三年五载,根据报纸刊载,二中的师生们得到了豪哥的消息,载歌载舞欢迎载誉归来。”腼腆羞涩的豪哥豪情满怀地提示:“前两个意思时候读三声,后两个读四声。”笔顺笔划对于小学就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可是个难点,同学们设计出了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去书写的游戏,一时间全是在摇头、扭屁股的人……
为了课下学习持续的热情保鲜,我们还设计了作业奖励方式:针对每个孩子的性格心理特点,为其量身打造“爱的密码”,作业每得一次优秀可得密码一次,集齐可解码出老师的爱的表达。
对于那个衣衫不洁,爱哭鼻子下跪的男孩,我给出的密语是:“自尊,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来要求。”对于缺乏勇气的古同学,我给出的密语是:“自信,就是勇敢地去做让自己害怕而又该做的事。”对于被牢骚抱怨情绪困扰的王同学,我给出的密语是:“今天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
游戏和学习本是人的天性,教育教学都应顺应这种天性。而我们常常割裂了两者的关系,将其置于非此即彼的对立面。以上的游戏化设计,学生成了班级学风建设的当事人,在行动中思考、感悟,在平等和谐的关系中,他们的自主性得到保护与开发,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这又必然会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引向新的良性循环。
不可否认,当下学生生命成长的主动性始终没有完全得到班主任以及各学科教师的尊重,多数受教主体或其多数的成长阶段均处于一种“被主动”状态,而不是一个“真主动”状态。这些处于“被主动”状态的生命主体,其内在的驱动力来自内心的负能量。负能量自然导致心理状态的消极性,而消极态下的成长,必然是一个痛苦而非快乐幸福的生命历程。
西方积极心理学主张要从人实际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出发,以积极的过程诱发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在这一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人自身的潜力去获得幸福和快乐。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自我建构阶段,只有常常处在“真主动”状态和积极的情绪体验和高层次动机状态,他的人格发展才可能是健康的、全面的和高尚的。
教师的“无为之为”,正是这样一种隐性的、更高层次的作为,这种“无为之为”,才真正让教师的工作,成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并使学生生命更美的实践力量。
【作者:李平,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书华】
【来源:《中国德育》2017年第20期】
【微信编辑:崔倩倩】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观点丨“掩耳盗铃”还是“直面生活”?——社会事件融入中小学教育
推荐 | 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1-36批全名录(建议收藏)